扫描关注微信
动态资讯
协会动态
文化资讯
通知公告
回顾2022?专访 | 刘惠平: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的探索、创新与提升
时间:2023.01.19 来源:藏书报

https://mp.weixin.qq.com/s/-toB7ACPKup66-xzp7K7qQ

  专题策划

  古籍保护人的2022

  翻开岁月篇章,2022年挥手告别,这一年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十五周年,也是新时代古籍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一年。4月,中办、国办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10月,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印发《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同月,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召开全国古籍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学习会……这些指导性的文件和会议,对目前古籍工作的瓶颈和困惑很有针对性,提振了信心,更推动了古籍保护事业呈现新气象、取得新进步。

  回顾这一年,在日复一日的稳步推进与开拓进取中,古籍保护人有满满的成就感:他们在修复、编目、数字化、出版等方面深入挖掘;在古籍活化、破圈宣传方面频出亮点,每个人都交上了漂亮的成绩单,同时坚定了对2023年古籍工作的信念和方向。现特邀部分古籍保护人谈谈自己的2022年,这是他们的年终总结,亦可管窥古籍领域的2022。话题关乎最具成就感的成果、一些工作未完成的遗憾,更关乎充满希望的2023及古籍保护的前景展望。

内容丰富,方式创新,目标清晰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的2022

  受访人

  刘惠平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长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新时代古籍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一年。在文化和旅游部正确领导和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重视支持下,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坚定不移地推动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建设,积极探索在疫情常态化形势下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能力,为国家古籍保护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回顾这一年,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长刘惠平表示,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协会创新方式推进工作呈现新气象、取得新进步的一年。

  新成果:

  志愿服务、网络培训、公益资助、共享平台持续推进

  “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是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的品牌项目和优质资源,过去7年为推动全国古籍普查工作如期完成作出过积极贡献。随着该项工作基本结束,赋能升级成为今年协会文化志愿服务的重点。2022年这项工作聚焦在完善全国古籍普查登记总目整理和出版、支持总目数据库建设和数据开放共享、拓展少数民族古籍普查整理、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等方面,共有山西等8省区因地制宜地开展相关志愿服务。

  为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协会积极创新方式,精心策划实施“典籍活化与创新利用”6季网络培训活动,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目前,前两季课程已圆满结束,近千名来自社会各界的学员报名参训,收效甚好。刚刚结束的第2季培训“新媒体传播里的古籍文化挖掘”,邀请了社会业界资深精英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文化综艺节目、纪录片、网络文学等新媒体传播方式,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多元化传播典籍中所蕴含的中国故事、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实现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受到欢迎。

  积极运作公益资助项目。刘惠平介绍,2021年协会两项公益资助五年战略合作到期,由于疫情影响,继续拓展公益资助或合作项目,面临较大困难。在此背景下,协会一方面继续多线出击,积极运作新的社会公益资助,如策划国家图书馆藏契约文书修复保护重大项目等;一方面重视以往资助项目的总结表彰和成果推广,以促成新一轮合作的启动。最终在2022年争取到京东方科技集团等公益资助以及自筹资金,持续支持了2022年协会文化志愿服务和已实施过半的“西双版纳州傣文古籍文献提供中心建设”“藏医药古籍文献数字化保护”等项目。

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到访国家图书馆

  通过技术交流、学术研究、成果出版、科研立项和标准研制等,创新业界合作模式,搭建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平台。2022年中国古籍保护协会联合西藏藏医药大学、成都联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开展藏文古籍数字化规范等团体标准的研制,已完成草案;与台湾古籍保护学会合作编撰的《海峡两岸中华古籍保护论著提要》第三编(1949—1999)卷完成初稿,即将付梓出版;邀请京东方专家到馆访问,通过讲解京东方5G+8K解决方案、计算机视觉算法技术和图像超分技术等,共同探讨古籍保护成果转化中的新技术运用;编制的《中国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发展报告》,成功入选《中国文化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9—2022)》,已公开出版。

  新方式:

  因地制宜,开展线上线下活动

  2022年全国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为确保年度各项工作平稳有序进行,刘惠平介绍说,协会合理研判、灵活处变,大力推动以线上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活动。

  协会以通讯会议和视频会议等方式先后召开二届二、三次常务理事会议,二届二次理事会,审议通过常务理事单位会员代表变更、规章制度修订、成立新的分支机构和接收新会员等事项;通过线上方式稳步推进协会会员招募,截至12月底,共吸纳63家(名)新会员入会,从成立之初的124家(名)发展到637家(名),会员招募工作已形成规范化流程。

  充分运用视频会议形式开展各类专题学习研讨活动。文旅部召开社会组织工作会议并下发实施意见和工作要点,协会有序召开了通讯会议和视频座谈会,学习传达会议精神。中办、国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颁发和全国古籍工作会议召开后,协会又及时通过线上研讨交流等方式,在协会负责人、常务理事、理事、监事、分支机构负责人范围内开展工作研讨,以推动本年度工作高质量实施。

  2022年在全国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协会鼓励引导各分支机构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活动。古籍智能与开发利用专业委员会举办了9期“古籍智能”系列网络研讨会,广受好评;传统写印材料专业委员会开展了网上专业培训;民间古籍收藏工作委员会利用网络组织“藏书家寻访藏书楼”活动先期工作;古籍编目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也通过线上方式举行;协会秘书处以视频会议方式举办了分支机构负责人年度述职会,为协会高质量发展集思广益。各个专业委员会无一例外地以各自特色发挥了分支机构的作用,使社会组织的作用得到有效延伸。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古籍编目专业委员会成立视频会议

  强化宣传推广。协会积极创新传播方式,以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为契机,通过向民政部报送全国先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案例材料,在《中国文化报》、“文旅之声”平台发布“会长之声”,通过视频宣讲和署名文章等形式,宣传协会的实践经验、创新模式与优秀案例。此外,协会的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电子会刊,积极发布古籍保护相关理论文章和行业动态资讯,成为连接广大会员和古籍保护业界同仁的桥梁纽带。

  新目标:

  推进行业建设、技术创新与活化利用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2023年已悄然而至,这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年,也是国家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刘惠平表示,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将在新的一年,以促进国家古籍保护事业进步;推动古籍保护行业建设和技术创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国家古籍保护工作;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民众基础;推动协会各项工作提质增效为工作目标,在2023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把握职能定位,主动融入发展大局。协会将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传学习,全面贯彻落实《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和党中央关于古籍保护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与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确定的各项工作部署紧密结合、对标对表,在融入国家文化发展大局中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

  协会召开贯彻文化和旅游部社会组织工作会议精神视频座谈会

  二是重视分支机构建设,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协会将联合各分支机构,深入挖掘古籍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促进乡村振兴,文旅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和支持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开展的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在执业资格认定、人才培养标准、道德规范建设等方面开展研究;尝试采取委托、申报、应标相结合方式,开展协会团体标准研制工作,争取实现较大突破;继续完善会员服务,为行业发展“背书站台”,争取有新的突破。

  三是创新工作方式,拓展社会参与渠道。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支持下,继续开展文化志愿服务,通过引导社会力量的参与,整理完善全国古籍普查数据,为汇总和编纂出版《中华古籍总目》和全国古籍普查目录做出准备;积极推动新一轮社会公益合作,探索公益资金支持古籍保护的新型运作模式及合规管理;研究通过数字化内容征集、捐赠或交换等形式,推动海外古籍回归,促进海外古籍保护研究。

  四是面向社会公众,促进古籍的活化利用。协会将继续加强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电子会刊等窗口建设,积极发挥宣传推广阵地的交流作用,拉近古籍与社会公众的距离;积极推进古籍展览展示、数字典藏、专题出版、文创开发、阅读推广等的活化利用,提升活化利用的水平和成效,促进古籍保护成果服务于当代社会,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民众基础。

  筹备成立古籍保护标准研究专业委员会、海外古籍保护研究专业委员会、古籍保护企业工作委员会;举办古籍保护交流研讨活动,推行行业自律守则;组织2023年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重点围绕全国古籍普查项目登记;继续开展“典籍活化与创新利用”网络培训活动;推动公益项目合规管理,组联工作合规管理,团标建设机制;探讨引导社会力量促进海外中华古籍数字化回归;启动《海峡两岸中华古籍保护论著提要》(四编)等将是协会2023年聚焦的内容。

版权声明 | 关于协会 | 地理位置 | 联系我们
©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中关村南大街33号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