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动态资讯
协会动态
文化资讯
通知公告
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熊远明:推动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再创新局面
时间:2023.04.04 来源:《藏书报》

  全方位保护,

  深入挖掘古籍时代价值出成效

  2022年,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持续推进古籍普查、人才培养、古籍数字化、古籍利用与普及推广等多方面工作,交出亮眼“成绩单”:古籍普查登记、数字化发布不断增添新成果;着眼“活”化,推动古籍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亮点频出;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古籍保护事业,等等。2022年新增出版103家单位的《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中华古籍资源库”正式上线“日本永青文库捐赠汉籍”专题数据库,发布国家图书馆藏传统小学类古籍及云南省图书馆藏特色古籍,全年累计发布古籍数字资源498部6000余册52.3万余拍;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分别完成“《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知识库建设”项目、《永乐大典》知识库项目,推动古籍工作成果全社会共享。

  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古籍保护事业,在古籍的原生性保护与传承性保护方面取得重要突破。2022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利用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推进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修复项目,基本完成10家100余件古籍的修复工作。与北京苹果慈善基金会合作开展藏文古籍保护工作,正式启动云南迪庆纳格拉洞藏文古籍保护项目,推进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保护工作方面成效显著。


苹果慈善基金会公益捐助实施纳格拉洞藏经存藏保护项目

  此外,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加强与优势媒体、融媒体平台、文化创意产业、高新科技企业等的深度合作,不断推动实现古籍“活”化的跨界联合和破圈效应,让人印象深刻。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字节跳动公益联合开展《古籍守护公益项目》系列传播活动,获得社会公众一致好评的同时,入围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2022年度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新媒体)推介项目名单;与阅文集团合作发起“甲骨文推广公益项目”;与煤矿文工团跨界推出“古籍里的古曲”;策划并协助拍摄视频纪录片或大型综艺,如《典籍里的中国》《春妮的周末时光》《一馔千年》《寻古中国》等。特别是举办“启卷知新文脉流长——2022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启动仪式及“典籍里的七夕:一起晒书吧”直播活动,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微博等全平台同步播出,播放量高达946万次,赢得广泛关注和好评,极大提高了大众对古籍保护和优秀典籍文化的关注度。


春妮的周末时光

  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持续推进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为古籍事业做好人才支撑。开展了系列线上线下专业培训、设立了3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积极推动学科体系建设,尤其是通过录课的方式面向业界和社会公众推出两期线上培训,分别以图书馆古籍整理与利用、古籍鉴定与保护为主题,邀请业内相关专业重量级学者进行分享,课程内容和形式得到业内学员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在各种传播渠道频频“刷屏”,疫情期间为大家居家工作学习提供了精神食粮。依托于国家图书馆宏富馆藏,以展示中国典籍、弘扬中华文化为宗旨,国家典籍博物馆2022年也在跨界联合推动古籍“活”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先后斩获多个奖项。“《共产党宣言》专题展”获得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2022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重点推介;“甲骨文记忆展”获得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主办的“新时代博物馆百大陈列展览精品”荣誉;“珠还合浦历劫重光—— 《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获得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博物馆学会举办的“2021年度北京市博物馆优秀展览”;“喜迎二十大强国复兴有我——青少年中华文物我来讲” 荣获中央宣传部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优秀博物馆志愿服务推介项目。近期,国家典籍博物馆还列入北京市首批31家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计划名单,在业界影响力持续上升。国家典籍博物馆运用多种科技互动手段,为观众展示典籍精品,让更多的人在闲暇之余走进博物馆,进一步拓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拉近典籍与社会公众的距离,从而进一步增进社会公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凝聚力。


“甲骨文记忆展”中的互动场景

  面临机遇,

  将古籍工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熊远明表示,作为图书馆人,要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同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同落实总书记给国图老专家回信精神结合起来,同落实中央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有关会议文件精神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古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将古籍领域各项工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密切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推动古籍保护传承和转化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要牢牢把握古籍保护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把导向意识贯穿到古籍普查保护、揭示利用、宣传引导和服务社会的全过程;要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涉及民族、宗教、疆土、主权等敏感问题的古籍,在利用和宣传时要仔细甄别、严格把关,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要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结合具体实践和时代要求,推动古籍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典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努力。谈到当前古籍发展的机遇,熊远明认为,当前我国古籍工作具备许多有利的条件:一是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我们做好古籍工作提供了根本前提;二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十五年来,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各省、市古籍保护中心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引领下,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者团结协作、砥砺奋进,在古籍抢救保护、普查修复、整理出版、阐释利用、传播推广等领域不断取得丰硕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我们继续加强古籍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三是国家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和推进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为利用新技术创新推进古籍工作提供了技术条件;四是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形成了加强古籍工作的强大合力。因此,图书馆要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乘势而上,努力推动古籍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发展。

  多方面着力,

  推进古籍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3年,古籍保护工作的着力点在哪里?熊远明介绍说,将在完善古籍分级分类保护制度、推动古籍工作与智慧图书馆建设紧密结合、促进古籍有效利用、加强工作统筹和保障力度等方面着力,推进古籍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古籍分级分类保护制度,夯实新时代古籍工作基础。在基本完成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普查登记任务的基础上,持续推进高校、民族宗教场所、科研院所等古籍存藏单位的普查登记工作,同时与海外相关机构合作,推进海外中华古籍的调查工作。还将引导和鼓励民间古籍收藏机构积极参与普查登记,进一步掌握古籍存藏状况。

  在古籍普查的基础上,完善古籍分级分类保护制度,比如对于“全国古籍保护重点单位”,通过复核、抽检考察,建立健全动态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建设,提高珍贵古籍保护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强古籍保护实验室建设,提高古籍保护科技含量;统筹古籍的文物与文献属性,开展古籍类文物定级工作。

  二是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支撑作用,推动古籍工作与智慧图书馆建设紧密结合。近年来,现代科技赋能古籍保护研究利用的作用日益凸显,各级图书馆联合相关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积极探索应用现代智能技术,推动古籍资源的智慧化建设、管理与服务,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下一步将积极推动古籍保护与智慧图书馆建设同步规划、统筹实施,推动智慧图书馆建设在古籍资源建设、管理和利用领域率先实现创新突破。


国家图书馆等6家单位在线召开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会

  加强古籍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共享发布,推动建设古籍大数据平台。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依托“中华古籍资源库”,联合各省古籍保护中心和古籍存藏单位,加大古籍数字资源共享发布力度,向社会提供更加便捷的古籍公益性服务;完善“中华古籍书目数据库”;加快推进全国古籍资源统一检索发现系统建设,实现古籍数字资源一键直达。同时,积极对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推动实现古籍数字化资源汇聚共享。

  积极开展古籍文本结构化、知识体系化、利用智能化的研究和实践,提高古籍知识化服务水平。下一步,将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智能技术研发领域优势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深入开展现代智能技术在古籍残损病害预防、分析、诊断及辅助修复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此外,还将牵头统筹推进古籍工作智能技术应用领域专业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合作、标准规范研制推广等重点任务,为新时代古籍工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是深入挖掘古籍的时代价值,促进古籍有效利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国家及各地古籍保护中心在对历史文献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上,积极从典籍中汲取思想智慧,立足当代社会需求策划推动古籍整理研究与传播利用,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及续编工程、《国学基本典籍丛刊》等影印出版项目深入实施;《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等现代通俗解读影响广泛;《两浙文丛》《朔方文库》等地方典籍出版项目有序推进,“中华传统晒书活动”“册府千华”系列展览等深受公众欢迎。典籍文化直播、古籍文创大赛、青少年传统文化研学游等活动精彩纷呈,古籍工作在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凸显。未来,将进一步深入挖掘古籍时代价值,不断推动古籍资源的“活”化传承。

  主动将古籍工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持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若干重点任务。将做好《永乐大典》、敦煌文献、藏文古籍等珍贵古籍的系统性研究、整理与出版。还要积极围绕落实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长江文化传承弘扬工作、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等,加强相关专题领域古籍的发掘整理和保护利用,推动建立黄河、长江、大运河等专题文献数据库。

  加强统筹规划,提升古籍整理研究和编辑出版能力。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中华医藏》等的编纂出版工作。重点做好古籍保护成果的整理出版,加强对纳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古籍的影印出版,继续编辑出版《国家珍贵古籍题跋丛刊》,适时开展《国家珍贵古籍丛刊》编纂工作。

  加大古籍宣传推广力度,多渠道、多媒介、立体化做好古籍大众化传播。将继续组织全国古籍收藏单位,做好“册府千华”系列展览、中华传统晒书活动等,加强地方特色古籍、珍贵古籍展示力度;在全国普遍设立“中华经典传习所”,以“图书馆+书院”等形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古籍与文化创意、短视频、数字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结合的新路径,推动古籍“活”化。

  四是加强工作统筹和保障力度,着力提升古籍工作质量。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进一步根据中央有关政策规划的新要求,继续加强与文物、教育、科技、宗教、民族等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共同推进全国古籍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古籍保护立法研究,为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法治保障提供支撑;不断完善学科专业建设,推动全国古籍保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迈上新台阶;大力拓展社会多元合作,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古籍工作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拓宽与文物系统的信息沟通桥梁,努力做好古籍保护相关资源的引流与平台的搭建和对接,为古籍抢救保护和传播利用提供多方面保障;继续深入推进古籍保护志愿者服务,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宣传推广,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做好古籍保护工作。

  熊远明表示,今后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 | 关于协会 | 地理位置 | 联系我们
©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中关村南大街33号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