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动态资讯
协会动态
文化资讯
通知公告
与时俱进,将中华典籍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时间:2023.07.12 来源:文汇报

  作者:陈超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OTI2Njg0MA==&mid=2652848402&idx=1&sn=df40e75eb1e6cd0fab16ebdc26b7aef3&chksm=8c360b65bb41827351b72cb9d67af1887e109d6d76303245be28ca7486eb33810e0e01243a56&token=1046769688&lang=zh_CN#rd

  “中华民族的一些典籍在岁月侵蚀中已经失去了不少,留下来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把我们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中国国家版本馆,在实地察看兰台洞库古籍版本保存收藏情况时向工作人员殷殷嘱托。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出振奋人心的号召——“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这一系列重要阐述为新时代的图书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图书馆人备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作为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重要场所,上海图书馆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与时俱进将中华典籍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更好践行图书馆“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初心使命,更好彰显图书馆作为国家文化发展水平重要标志的价值。

  在党的领导下,经过70余年几代图情人的努力,上海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已超5700万册(件),其中中外历史文献超400万册(件)。我馆拥有一支专业素养极佳的修复团队,在2007到2021的十多年间,累计修复各种古籍总量达255800多册/件1463118叶/张,约占全国古籍修复总量的十分之一以上,不仅修复数量位列国内前茅,而且修复技艺名扬全国,深具专业影响力。

  古籍保护要依靠“妙手回春”的修复,也有赖于“化身千百”的再造。在上海图书馆的古籍研究团队中有一批水平高、影响大的专家,他们埋头苦干,在古籍整理研究岗位上创下了一系列佳绩,完成了多个国家重大项目,出版了多部著作,并在实践中培养了人才,实现了出人出成果的目标。依托科技赋能,我们的古籍数字化保存的基础性工作已经进入常态化开展状态,2021年,基于新一代图书馆管理平台云瀚的馆藏管理系统投入使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根脉和前进的阶梯。在保护、研究的基础上,上海图书馆一直注重古籍等历史文献的传承和利用,“汲古慧今、鉴往知来”,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2005年以来,上海图书馆依托丰富的馆藏文献,持续策划举办馆藏精品文献年展。2019年,我馆与上海广播电视台联手,通过东方卫视平台推出“古籍今读”《诗书画》特别节目,向全市、全国乃至世界人民展现中华典籍之美。2021年,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出版了《上海图书馆藏革命文献总目·书目编》《上海图书馆藏革命文献总目·图录编》,首次通过正式出版物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发布和揭示上图馆藏“红色文献宝库”的整理研究成果。2021年开始,上海图书馆在新媒体平台B站上推出了以馆员介绍馆藏特色文献为主要形式的系列普及视频——“观止讲堂”。2022年上图东馆建成开馆后,我们与中央电视台《典籍里的中国》节目合作推出同名主题展览。去年以来,在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我们为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和广州分馆的展览和内容建设提供了部分馆藏。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有力的话语跨越时空、指引未来。未来,我们不仅要继续提高包括古籍在内的历史文献资源的长期保存能力和服务水平,还要加强记录和反映新时代新文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所有典籍的收藏保护工作。

  上海图书馆还将把徐家汇藏书楼、长乐路合众图书馆旧址等历史建筑老馆舍进一步规划建设成彰显本馆馆藏特色的研究型主题图书馆,开启全面建设世界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的新征程,努力为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和全面提升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作出更大贡献,全力投入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神圣使命任务中——我们有决心有能力有条件把典籍守护得更好。

  作者系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所)馆(所)长、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主任

版权声明 | 关于协会 | 地理位置 | 联系我们
©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中关村南大街33号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