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3日,中国古籍保护协会成立大会在国家图书馆隆重召开。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今出席大会并为中国古籍保护协会揭牌。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李勇宣读批准同意协会筹备成立的文件,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陈丁昆宣布协会第一届理事会领导机构成员、常务理事及特邀顾问名单。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张永新,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韩永进分别致辞,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当选协会会长刘惠平发言,傅熹年、安平秋、李致忠等国内著名古籍保护专家作为特邀顾问出席活动,来自国家图书馆、副省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和部分高校图书馆代表、社会团体和相关机构以及个人会员代表150余人参加会议。
2013年12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发起筹备成立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并获文化部批复,后经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复同意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筹备成立。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的成立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完善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古籍保护体系的必然要求,对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良性互动关系,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古籍保护工作,促进古籍保护事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张永新司长在致辞中说,中国古籍保护协会是由全国古籍收藏、保护修复、整理出版研究等有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相关机构以及个人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行业权益、促进行业发展的民间行业组织。发展公共文化行业协会组织,发挥协会的行业代表、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协调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韩永进馆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的重要职能代表了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政府转变职能、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大方向,也是正在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职能的有效补充,并可以与之形成良性互动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格局。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作为政府主导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的业务组织实施单位,会全力支持协会的发展,按照各自的职能定位,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形成古籍保护工作的合力。
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安平秋在发言中表示,一个学会、一个协会,它的作风,将影响该学会或协会的发展。很高兴看到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的《章程》总则里面有一条是“加强行业的自律”的内容。这是非常重要、非常英明的。
刘惠平副馆长在发言中表示,中国古籍保护协会要以服务为宗旨,坚持依法办会、民主办会、科学办会,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和民间力量,在文化部的领导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支持下,结合古籍保护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各项工作,为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作出应有贡献。
成立大会前,召开了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和第一届理事会会议。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章程》、《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费标准及管理办法》,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第一届理事会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常务理事以及会长、副会长等领导机构成员,并选举产生了秘书长。目前,协会已有会员124个,其中单位会员77个,个人会员47个。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成立后,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做好政府的参谋助手,在政府与行业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发挥服务、沟通、咨询、监督的作用,提出有价值的工作意见和建议;二是发挥行业代表和协调作用,建立健全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了解行业诉求和行业情况,及时向文化主管部门传递行业的需求、意见和建议,积极向会员宣传贯彻古籍保护的相关政策要求、措施办法;三是发挥行业自律和加强队伍建设的作用,协调维护行业利益,督促行业履行社会责任并有效实施行规、行约,提升会员单位和从业人员整体水平;四是完成政府交办的职能任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接文化部委托的有关工作任务,协助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为制定行业规划、行业标准、行业立法等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