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动态资讯
协会动态
文化资讯
通知公告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一届二次理事会议工作报告
时间:2016.05.06 来源: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秘书处

刘惠平
2016年5月6日

各位理事:
  大家上午好!在这充满蓬勃生机与美好希望的人间四月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一届二次理事会,首先对各位于百忙之中莅临参会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现在,我代表协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于2015年1月23日在北京筹备成立。一年来,在国家民政部、文化部高度重视下,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精心指导下,在全体会员支持帮助下,本会依照《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章程》(以下简称《章程》)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迈出了扎扎实实的第一步。
  (一)搭建工作机制,完善协会运行管理秩序
  1.完成协会成立登记的全部工作。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一届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之后,协会由筹备成立阶段进入到成立登记阶段。本会与国家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文化部社团办紧密联系,积极跟进办理各项手续。截止2015年12月3日,完成了国家民政部成立登记、社会团体法人登记、机构组织代码登记、国税地税登记手续、开立银行帐户等全部手续,自此协会全面进入面向社会依法办会的工作秩序。
  2.加强学习,建立内部工作运行机制。从学习调研入手,扎扎实实地开好局起好步,是协会初创阶段的基本工作要求。一年来,本会从认真学习民政部、文化部关于社团管理运行系列政策文件入手,力求各项工作在法治框架下运行;其间走访了多家兄弟社团单位,开展了行业调研,就协会工作机制、分支机构、会员发展、组织活动等,学习汲取成熟的工作经验;逐步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建立秘书处工作例会制度、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定期工作交流制度、常务理事通信会议制度,起草了协会工作规章制度,搭建内部工作审批流程和会员通讯联络网络,完成了协会筹备成立全部档案的整理归档。
  (二)积极开拓创新,探索协会建设发展路径
  协会成立初始,组织既能推动古籍保护工作、带动社会化参与,又能体现办会方向、增加号召力、影响力的活动,是推动协会工作起步的重要切入点。2015年主要完成了两项工作:
  1. 策划开展了“中华古籍普查志愿服务行动”。为推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之全国古籍普查工作,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其他社会力量支持下,2015年我会在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积极配合下,组织开展了“中华古籍普查志愿服务行动”试点。通过公开招募,组织京津冀8所高校76名大学生文化志愿者,利用暑假(一个月),帮助河北省6家古籍存藏单位开展古籍普查,共清点登记古籍约1.5万种,19万册(件),使该省于当年基本完成了全省的古籍普查工作,得到业界一致好评。《中国文化报》派出记者全程跟踪报道了活动情况。古籍普查志愿服务行动的意义,不仅在于推动中华古籍普查进程、培养古籍保护后备力量,更重要得是通过倡导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对在青年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这也是协会发挥行业组织作用,探索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较为成功的案例。
  2.编纂《海峡两岸中华古籍保护论文论著索引》。2015年4月,应台湾古籍保护学会邀请,国家图书馆副馆长、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长刘惠平率团赴台参加了“第四届古籍保护与流传学术研讨会”和“第一届海峡两岸古籍高峰论坛”。与会期间,海峡两岸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为推动中华古籍保护工作,加强两岸在该领域的交流合作,应该策划一些实质性的合作项目。会议就共同编纂《海峡两岸中华古籍保护论文论著索引》达成共识。7月,我会秘书处在京召开编纂工作专题研讨会,来自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和台湾古籍保护学会的专家学者就编纂目的、收录范围、编纂体例、著录项目等进行了充分研讨并确定了相关原则。之后,协会秘书处牵总编纂工作,天津古籍保护中心具体组织实施。《海峡两岸中华古籍保护论文论著索引》(2011-2015),已于2015年底完成资料收集和初编工作,目前正处于编审阶段,可望 于近期出版。
  (三)面向未来发展,探索社会化合作途径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是公益性社会团体和行业组织,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促进古籍保护工作交流与合作的桥梁纽带。按照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未来五年是协会凝聚全国古籍保护社会力量,促进中国古籍保护事业发展的机遇期。2015年,本会在拓展社会化合作途径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在国家图书馆领导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支持下,经过10个月认真调研、审慎论证、友好协商,协会与松岭(上海)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就在古籍保护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发挥各自优势,资源互补、合作共赢,达成基本共识。其间,本会认真学习研究了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组织相关人员对公司拟投资建立的古籍保护创新基地和松岭(上海)管理基金公司进行了实地调研,最终按程序报请审核批准,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在加强古籍保护行业建设,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古籍保护工作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此外,配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中国图书馆学会,2015年协会参与了“册府千华—珍贵古籍雕版特展”“册府千华—民间珍贵典籍收藏展”“我与中华古籍-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巡展”“抗战时期古籍抢救保护史迹研讨会”“2015中国图书馆年会”的协办,列席了“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通过这些重要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协会的社会影响力。
  一年来,本会坚持积极探索、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各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思路和做法,要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坚持、不断探索与完善。协会起步之年各项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家民政部、文化部部委领导的悉心指导,离不开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支持帮助,更离不开各位理事及广大会员的同心协力,在此,对大家的辛勤付出再次表示衷心感谢。
  二、2016年主要工作任务
  各位理事,过去一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古籍保护事业大有可为。如今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古籍保护工作,强调“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到国家图书馆调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用时代精神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刚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建设项目,被明确纳入十三五规划。《规划》第十六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专栏25“文化重大工程”第六项“中华古籍整理”中要求:“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基本完成古籍普查工作,推动古籍原生性和再生性保护,推出300种国家重点古籍整理出版项目,建设国家古籍资源数据库。支持《中华续道藏》《大藏经》等宗教典籍整理抢修。”“实施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系统整理出版近代以来重要典籍文献”。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各种推动中华古籍保护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利条件正在不断汇聚,在党中央高度重视下,古籍保护事业正在迎来蓬勃兴盛的美好春天,协会自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推动中华古籍保护事业发展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2016年协会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十三五”期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的实施,秉持协会章程,积极稳妥地开展各项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秩序,拓展工作领域,扩大协会影响,团结引领行业和社会力量,为推动中华古籍保护事业和国家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主要工作任务分为两大方面:
  (一)围绕古籍保护工作重心,努力开创协会工作新局面
  1.促进全国古籍普查工作如期完成。始于2008年的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之全国古籍普查,是建国以来进行的第一次全国性古籍普查工作,实施意义十分重大。该项工作已明确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并要求基本完成,这是当前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中之重。去年以来我协会在方方面面配合支持下,组织开展了“中华古籍普查志愿服务行动”,有力促进了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实施。今年2月,文化部公布了2015年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典型案例,“中华古籍普查志愿服务行动”榜上有名,受到表彰和奖励,这对协会工作是一个极大的鼓舞。2016年要扩大继续“中华古籍普查志愿服务行动”范围。目前实施该项工作的经费筹集还存在较大困难。希望在各位理事的关注下,继续引导和发动社会力量支持开展此项公益活动,协助搜集和整理全国古籍数量、保存和分布情况等基本数据,摸清古籍家底,为实现“十三五”时期“古籍普查工作基本完成”的工作目标作出贡献。
  2.开展古籍保护研讨培训交流。围绕古籍保护事业建设发展中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问题,推动专项研究,指导开展行业培训交流等,是协会的重要职能之一。今年起,我会将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行业内相关企事业单位支持下,根据古籍保护行业发展状况,摸索尝试针对古籍文献原生性保护技术,诸如“文献脱酸""文献修复""收藏鉴定"等;古籍文献再生性保护技术,诸如数字化和文献再造等,举办各类研讨会、交流会、培训班。通过上述活动,切实促进古籍保护学科建设和业务提升,为行业交流和技术推广搭建平台。同时,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支持下,通过组织全国古籍普查志愿服务相关培训,为古籍保护专业队伍建设储备人才,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社会广泛参与的古籍保护人才培养机制。
  3.探索古籍保护行业标准研制工作。行业标准研制对古籍保护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未来古籍保护工作有序发展、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国家图书馆研究院、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帮助下,2016新年伊始,由协会牵头已向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申报两项行业标准:一是由浙江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参与的“中小型古籍库房达标建设规范”;二是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珠海市利高斯发展有限公司等参与的“古籍文献虫霉防治标准”。目前,古籍保护国家标准正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牵总组织并陆续研制,而古籍保护行业标准的研制尚有缺位,中国古籍保护协会成立后,由协会发动行业内单位开展研制工作应该是责无旁贷的。古籍保护行业标准涉及面广,内容极为丰富。我协会各理事单位、会员单位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积累,希望大家积极建言献策、联手参与申报制定古籍保护行业急需的标准规范及研究项目,推动本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4.推动古籍保护的行业合作。应该看到,古籍保护行业自身建设比较薄弱。协会成立后,在整合行业力量,凝聚发展共识方面,逐步显现了其行业影响力。但从实践层面看,完善行业管理、协调行业关系、强化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利益,提升古籍保护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还处于初始阶段,需要我们在深化古籍保护行业合作,营造良好公共关系,搭建共同发展平台上下功夫。今年年末,为配合“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十年回顾”活动,我会将要承办“古籍保护技术会展”,届时全国古籍公藏单位、私藏机构、文化企事业,以及与古籍保护工作相关的各类生产研究单位均可报名参展。会展期间将同步举办研讨会,搭建交流空间,达到“为用户找产品,为产品找用户”的互动双赢目的,为大家登上行业合作平台提供机会。此外,在继续深化与松岭管理基金公司战略合作基础上,要不断创工作思路,谋求更多的合作发展,通过凝聚更多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中华古籍保护事业,进而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5.深化海峡两岸古籍保护交流合作。今年3月,台湾古籍保护学会到访北京,向国家图书馆捐赠王伯沆先生《冬饮丛书》14函54册,向协会捐赠林庆彰先生《经学研究论著目录》9册,同时就开展人员培训、专项古籍修复等进行了洽商。今年4月,台湾古籍保护学会举办了“第二届海峡两岸古籍保护高峰会谈”会上,李国庆理事应邀代表我会介绍了《海峡两岸中华古籍保护论文论著索引》编撰情况。深化海峡两岸古籍保护交流合作大有可为,我会要在总结之前交流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拓宽与港澳台地区古籍保护业界交流合作的渠道,丰富合作交流内容,形成两岸四地共同推进中华古籍保护事业的良好局面。此外,协会还要谋求在更加宽阔的国际舞台上,开展古籍保护交流与合作,围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社会组织在国家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二)完善机制与管理,不断提升自身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1.完善工作机制,筹建分支机构。沟通顺畅、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将助力提高协会工作效率,促进协会议事决策的民主化、程序化、规范化。今年我会将继续坚持和完善会长办公会、常务理事会、理事会议事机制、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定期工作交流制度,加强协会日常办事机构建设。协会分支机构建设,是协会发展的基础。近期秘书处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设置分支机构的初步建议方案。今天会上要审议的新订制度,最重要的也是《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昨天常务理事会就此事进行了专门讨论,大家发表了非常好的建设性意见。我们要认真研究和吸收这些意见,从实际出发,依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已修订)《民政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取消全国性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做好制度设计,争取今年内推出一批试点。各位理事在本地区、本行业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希望各位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为协会分支机构的框架设计、制度设计及其具体实施,出谋划策,身体力行。
  2.继续推进会员发展工作。发展会员、壮大协会力量,是协会的重要工作任务。中国古籍保护协会是由古籍收藏、保护修复、整理出版研究等有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相关机构及个人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截至目前,我会会员只有去年招募的第一批,总数124个,其中单位会员77个,个人会员47个。这是一个小众团体,对于更好地调动引导全国古籍保护行业参与中华古籍保护工作,力量还是单薄的。4月29日,本会已面向社会正式发布招募启事,开始第二批会员招募工作,目标会员是尚未加入协会的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地市级古籍存藏单位,以及从事古籍保护工作或与此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本会门户网站也正式启用了会员注册管理系统。二批会员招募工作同样需要各位理事大力协助,希望大家做好宣传推广工作,群策群力,让更多的古籍保护机构和有识之士加入协会大家庭,壮大力量,共同发展进步。
  3.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建设是协会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协会有序运行的体制框架,对本会的长远发展意义深远。本次理事会将请各位理事对《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理事会职权及工作规则》等9项拟建规章制度进行审议。去年12月初,在我会办齐各类合法运营手续后,启动2015年单位会员会费收缴工作已时值年末,但在各会员单位的积极配合下,至12月底单位会员会费缴纳数量已经过半,截止今年4月底,所有单位会员2015年会费全部缴齐。在此,我代表协会秘书处,对大家认真履行会员义务,积极支持协会发展表示真诚的感谢。下一步,我会还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文化部要求,建立本会财务资产管理制度。通过加强和规范制度建设,为协会全面开展工作构建相对完善并适合自身需要的制度体系,提升办事效能,促进健康发展。
  4.加大宣传,全面提升协会的号召力影响力。宣传推广工作是社会公众了解协会的重要渠道,也是弘扬古籍保护理念、展示协会良好形象的窗口。2016年,我会将本着内宣与外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重的原则,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覆盖广的多媒体宣传体系。今年3月,由协会秘书处编辑的电子会刊《行业之声》正式创刊,并向会员推送;4月1日中国古籍保护协会门户网站(www.chinaabp.cn)上线试运行;4月12日,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微信公众号创立,通过微信关注形式发布相关文化资讯。这些宣传渠道在协会与公众之间、协会与会员之间搭建了一座古籍保护、文化资讯、行业联动、业务推广、学术研究、交流合作的宣传互动平台。下一步,秘书处还将承蒙各会员单位的支持,建立通讯员网络,更多地发掘各地、各单位的相关信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最终形成导向正确、配合有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共享的古籍保护宣传机制,为推动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各位理事,社会组织参与国家公共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立足国情,发挥好协会促进发展的积极作用,是具有开创性和挑战性的工作。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保护古籍,传承文明,也是每位古籍保护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2016年已时过近半,希望大家充分利用自己在本地区、本行业的影响力,充分利用协会这一社会组织的平台优势,积极发挥作用,不辱使命。让我们携起手来,秉持协会宗旨,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团结奋进,为推动中国古籍保护事业在“十三五”时期迈上新的台阶而努力。
  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 | 关于协会 | 地理位置 | 联系我们
京ICP备17030921号
©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中关村南大街33号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