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保护人才培养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点任务。十年来,古籍保护工作者砥砺前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全国逐步形成了培训基地、传习所、高等院校、志愿者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格局。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秉持行业组织的宗旨和职能定位,始终把助力古籍保护人才培养、促进古籍保护队伍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10月8日,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与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印谱文献编目鉴定培训班”在复旦大学开班。

开班典礼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长刘惠平致辞
本期培训班是协会首次举办的以古籍保护为主题、面向社会招生的培训活动,承办方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精心安排。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培训班共招收学员30人,由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吴格亲自审核遴选;为确保教学质量,吴格先生和林章松先生承担了本次培训班的授课任务。林章松先生是著名的印谱收藏大家,所集之多、之稀有,在海内外首屈一指。一直以来,吴格和林章松先生都有一个愿望,希望能培养一些年轻人,关注和研究印谱这类小众之物,不要因为此物的“小众”,而让先贤留下的文化遗产湮灭在这一代人的手中。

课程主持复旦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吴格先生
培训班为期5天。课程设置有,1.书目(志)编纂:书目(志)编纂之回顾;书目(志)编纂之现状;书目(志)编纂之评析;书目(志)编纂之实践;书目(志)编纂之讨论。2.印谱文献编目:印谱文献之收集;印谱文献之鉴赏;印谱目录之编制;印谱版本之鉴别;印谱书志之编纂。由于选题合适和师资精良,该班受到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招生简章在协会微信公众号一上线,短短一天内便收到1800多人的点击量。

授课教师收藏家林章松先生
2017年8月,文化部印发《“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推进队伍建设”是完成规划任务最重要的保障措施。本次培训班将促进古籍收藏单位、教育机构和古籍保护社会组织联手开展古籍保护人才培养,成为以社会之力促进古籍保护队伍建设的众筹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