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动态资讯
协会动态
文化资讯
通知公告
喜报丨协会推荐案例入选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优秀案例
时间:2024.12.17 来源: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秘书处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集中示范推广文化和旅游领域数字化创新的最新成果。其中,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推荐、内蒙古大学申报、成都联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的“蒙古文古籍文献数字化保护”案例入选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优秀案例。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推进实施《“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加强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建设,文化和旅游部于今年7月启动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征集工作,共有183个基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创新应用的案例参与评选。

接通知后,中国古籍保护协会按相关要求第一时间面向会员单位组织开展申报推荐工作,共征集到十余份创新示范案例,内容涵盖创新古籍文化表达方式、提升古籍数字化水平、促进古籍存藏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培育古籍文化创意新产品等多个方向。经协会秘书处初审和专家审核评估后,择优选择甘肃简牍博物馆申报的“基本陈列虚拟现实体验汉代‘转射’”、内蒙古大学申报的“蒙古文古籍文献数字化保护”等案例向文化和旅游部推荐申报。

此次入选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优秀案例的“蒙古文古籍文献数字化保护项目”由内蒙古大学携手成都联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推进,旨在破解蒙古文古籍的保存与利用难题,助力蒙古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填补空白的独特价值。项目涵盖数字化图像生成、全文及多文种目录数据库建立、全文文字数字化、图像修复、数据标注和知识图谱数据挖掘等核心环节。目前已圆满完成了1000余卷册蒙古文古籍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并制定了统一的数字化标准与规范。

该案例集一体化大型融合平台的建设、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数字化保护方式的革新等创新点于一体,项目团队通过研发OCR技术、图像修复技术、知识图谱抽取技术等领先的蒙古文古籍数字化技术,成功开发出一整套蒙古文古籍数字化保护系统,并建立了标志性的“北疆文化古籍资源库平台”,实现了蒙古文古籍文献的大规模数字化,对深入挖掘蒙古文古籍的独特价值、推动蒙古族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为扩大征集案例的宣传推广力度,进一步探讨如何以科技之光点亮古籍保护之路,在今年10月举办的2024年社会力量参与古籍保护研讨交流活动上,协会精心设置安排了2024年古籍保护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分享环节,听取了郑州枫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涌泉寺古籍保护新风系统与数字库建设”、北京美斯齐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西南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四川藏文古籍精编社申报的“藏文古籍数字阅览平台建设”、上海博古斋拍卖有限公司申报的“‘博古斋在线’工作小组”、北京盛弘瑞通数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申报的“智慧博物馆IP三维数字化沉浸式体验”等多个案例经验交流报告,引发了与会代表的广泛热议。

下一阶段,协会将进一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古籍保护数字化建设,不断提升专业水平,精准对接行业需求,为会员单位古籍保护成果转化、文物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及全方位应用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协作平台,从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 | 关于协会 | 地理位置 | 联系我们
京ICP备17030921号
©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中关村南大街33号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