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西双版纳州图书馆承办的“傣文古籍文献提供中心”项目结项暨傣文古籍保护研讨会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举办。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副会长叶汝强,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副主任杨硕,复旦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侯力强,云南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杨和祥,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主任张金文,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岩温龙,以及来自武汉大学、云南大学、西藏布达拉宫管理处、西双版纳州档案局、西双版纳州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中心等单位的领导嘉宾和傣文古籍保护研究的专家学者,共计40余人参会。
上午的结项仪式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秘书长吴凯主持。叶汝强代表项目捐赠方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作开篇致辞,他首先回顾了五年前率专家组赴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开展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中期巡察的情况,正是基于当年对傣文古籍保护情况的摸底调研,催生了协会在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公益资助下,联合云南省图书馆、西双版纳州图书馆策划实施了“傣文古籍文献提供中心”项目。为期五年的实施过程中,项目又陆续得到了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字节跳动公益加糖专项计划等多方支持,有效拓宽了社会组织公益资助募集模式,生动展示了各方力量的汇聚与协作,从傣文古籍文献的收集、整理、编目、修复,到数字化存储与提供利用,项目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成果,既有效夯实了傣文古籍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了绵薄之力。值此结项研讨之际,欢迎与会各方共享民族古籍文献保护成果,共商古籍保护引入社会力量合作的创新举措。
侯力强代表复旦大学图书馆致辞,他首先向“傣文古籍文献提供中心”项目的顺利完结和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祝贺。他表示,复旦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与西双版纳州图书馆因合作共建“云南省杨玉良院士工作站”而结缘。“傣文古籍文献提供中心”项目建设,集傣文古籍存藏、展示、研究、利用于一体,为社会公众研究利用傣族文献资源、开展专业领域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云南省杨玉良院士工作站”立足高端科技支撑,深入开展贝叶文献材料分析、年代断定技术标准研制、保存与修复等方面研究,推进傣文古籍保护领域“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杨和祥代表项目监管方云南省图书馆致辞,他表示,项目实施多年来,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认真履行职责,在历年的立项审核、项目实施、结项验收等环节有效落实监管主体责任,对使用捐赠资金的方法、时效和绩效等予以专业指导,确保项目的有序实施。他指出,“傣文古籍文献提供中心”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傣文古籍利用效率,为学术研究、文化交流、公众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西双版纳傣文古籍保护工作得到空前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及普通民众开始关注并参与到傣文古籍的保护与研究中来,这无疑是项目成功的重要标志。在此项目的基础上,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分别在楚雄州图书馆、迪庆州图书馆、西双版纳州图书馆、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创新设立了集展、学、研、游为一体的彝文、藏文、傣文、东巴文“民族古籍保护研究服务中心”。
西双版纳州图书馆馆长、项目负责人周杨鑫作结项工作报告。他指出,项目实施5年来,在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的公益资助下,在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的专业指导下,在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共计征集濒危、有价值的傣文古籍375册,完成馆藏傣文古籍编目6000册,翻译傣文古籍目录5万字,数字化加工傣文古籍2.5万叶,抢救性修复傣文古籍500叶,成绩斐然。项目通过积极招募志愿者深入村寨、寺院搜访民间古籍文献,推进傣文古籍普查、数字化和影印出版等工作,极大地提升了傣文古籍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有效解决了此前傣文古籍分散、保存条件不佳以及查阅不便等问题,并为西双版纳州图书馆成功入选全国“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还强调,该项目通过系统地开展傣文古籍文献及相关实物的征集、整理、保存、修复与研究工作,有效推动西双版纳州图书馆逐步构建起具有浓郁贝叶类文献特色的馆藏体系,并借助数字化技术,精心打造了一个集展览展示、资料查询、文献阅读与学术研究功能于一体的“傣文古籍文献服务中心”,全方位满足了读者对傣文文献资源的利用需求、参观傣文文献展览的文化体验需求以及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平台需求。
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结项验收工作组组长计思诚介绍了结项验收专家意见和整改落实情况。受协会委托,由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西双版纳州傣学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结项验收工作组,于11月18日赴西双版纳州图书馆开展现场验收工作,专家组一行精心设计工作清单、严格规范工作程序、明确提出整改意见、跟踪落实整改情况,为项目的圆满收官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进一步推动西双版纳州傣文古籍文献保护事业融合发展,结项仪式还设置了“傣文古籍保护研究服务中心”授牌环节。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档案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中心两家单位挂牌成立“傣文古籍保护研究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傣文古籍的系统保护、传承和发展,为傣文古籍保护拓展更大的空间,也为傣文古籍的利用提供了更多的智力资源。
会议结束后,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傣文古籍文献提供中心”项目成果展。项目成果展以缘起、进展、成果及未来展望为主线,重点介绍了项目有关傣文古籍普查征集、文化志愿服务、古籍编目、古籍修复、学术交流等方面内容。展览集中展示了西双版纳州图书馆藏的《召树屯》《乌莎巴罗》《维先达腊》《石猴》等数十种贝叶经,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贝叶经制作技艺”和贝叶文创产品。
下午举行的“傣文古籍保护研讨会”由云南大学副教授周娅主持,复旦大学副教授刘鹏、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科长依旺的、西藏布达拉宫管理处文博馆员扎西拉姆、云南大学讲师高兴、西双版纳州图书馆馆员岩坎章拉等与会青年学者积极分享了在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傣文古籍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和多元的实践思路,在傣文古籍保护的学术交流与实践探索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杨硕作会议总结发言,他对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对民族古籍工作的高度重视表示衷心感谢,对与会青年学者的发言给予了高度评价,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希望与会的各方力量能进一步联动发展,从加强业内合作、盘活存量,加强基础研究、精益求精,关注青年人才、创造平台等三方面继续发扬已经取得的显著成绩,推进傣文古籍工作高质量发展,让少数民族古籍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