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南京图书馆(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主办,协会团体标准研究专业委员会承办, 2025年团体标准培训研讨交流活动在南京图书馆举行。活动通过团体标准研制工作的交流辅导,解析《团体标准组织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享业界专家关于古籍保护领域标准化建设现状和未来发展的研究,为本会古籍保护团体标准研制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推动该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来自全国古籍保护领域事业单位、企业和社会组织的50余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活动。

活动分为培训和交流两个环节,由协会秘书长吴凯和南京图书馆副馆长、专委会秘书长陈立先后主持。南京图书馆(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馆长陈军代表主办方和东道主首先致欢迎辞,应邀出席活动的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王沛、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副主任杨硕亦先后致辞。
在培训环节,南京图书馆原副馆长、团体标准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勤,作专委会团体标准研制项目申报和审批立项情况介绍和筹备工作总结;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周红缨作《团体标准组织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的专题辅导报告;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专家田颖介绍了古籍保护领域现行标准化成果和协力推进古籍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公室主任刘伟、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郭兰交流分享了本单位开展团体标准建设中的经验做法。

在交流环节,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刘家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罗琳、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姚伯岳、天津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原主任李国庆、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周崇润、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朱振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金路、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副主任杨硕、南京图书馆原副馆长全勤等作为2024年团体标准立项评审专家,重点就项目的原创性和实用性、技术的先进性、编制单位的代表性、概念与文本的规范性等方面作点评分析。天津森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肖文娜、天津师范大学姚伯岳代表被批准立项标准的牵头编制单位,报告了立项背景、项目内容、前期成果、研制工作安排。


与会者还围绕:体系建设机制以及过程管理;团体标准建设的创新思维、国际视野和战略规划;提升学习和培训水平;引导青年工作者参与标准制定;以务实态度研制标准等一系列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长刘惠平代表协会在会上讲话。她说,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古籍保护事业在古籍普查、分级保护、文献修复、数字化建设、学术研究、整理出版、宣传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形成了覆盖全国、较为完善的古籍保护工作体系。随着国家发展和事业深入,标准化建设在诸多工作中凸显了出来,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形成,成为促进古籍保护事业有序发展的重要支撑。利用社会组织平台,建立支持古籍保护规范和标准研制的工作机制,是我会长期追求的目标。虽然已有一些实践,但与业界对社会组织的期待还相差甚远。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指导下,协会成立了团体标准研究专业委员会,翻开了古籍保护领域标准化建设新的一页。自成立以来,专委会在挂靠单位南京图书馆和全国古籍保护领域专家的全力支持下,积极作为、快步前进,开展了需求调研、选题规划、专业辅导、立项征集、专家评审等一系列工作,并于去年年底召开全体会议,审议表决拟立项标准,提交协会二届九次常务理事会批准通过了《图书古籍低氧气调杀虫技术规范》《公共图书馆古籍工作评估指标》两个研制项目的立项。刘惠平代表协会向各位专家、专委会委员和挂靠单位南京图书馆全体同志日夜兼程地辛勤付出,表示真诚的感谢。她还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社会组织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团体标准研制工作是协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希望大家继续以昂扬的工作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再接再厉。她对协会今后团体标准建设工作提出注重制度设计,完善机制建设;注重调查研究,提升供给质量;注重汇聚行业优势,整合多方力量;注重提升社会担当,促进自身发展的四项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