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动态资讯
协会动态
文化资讯
通知公告
传承匠心技艺,再启古籍新生之旅——第二期纸浆补书与写印材料研究培训班圆满结业
时间:2025.06.17 来源: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秘书处

2025年6月4日至13日,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复旦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传统写印材料研究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二期纸浆补书与写印材料研究培训班”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李兆基图书馆成功举办。本期培训在第一期基础上深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为古籍保护事业输送了专业力量。

课程优化: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科学

培训班汇聚多位国内权威专家授课,内容涵盖造纸工艺、纸浆补书技术实操、写印材料研究、古籍修复保护与装帧等核心领域。专家老师们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相关知识和技术要点,为学员们提供了专业、系统的指导。

本期课程在首期基础上,新增谢守斌副研究员的“霉损古籍与书画的科学修复与保存”讲座,结合纸质文物保护中典型的的霉害难题,从微生物学来分析各种类型的霉斑特征,介绍霉斑移除的最新科研进展与成功修复案例;张静语老师的“和纸”讲座以百余幅高清图例构建视觉化知识图谱,全面介绍了日本纸的发展历程、种类及造纸植物、造纸工艺等,为学员构建跨文化的材料工艺认知框架。这既延续了首期课程的纸质文物保护专业深度,又通过微生物学、植物学等交叉学科视角,引入国际造纸工艺体系,实现理论认知与实践视野的双重拓展。

除此之外,课程特别增设翁连溪研究员主讲的“清内府书籍装潢与装具”讲座,该讲座以清宫秘藏典籍为研究样本,系统解构内府书籍 “潢治—装具—存护”的三位一体体系,为学员打开清代宫廷典籍保护的神秘视窗。

实践强化:提升科学保护与实操能力

在为期十天的沉浸式系统培训中,课程以 “科技赋能传统技艺”为核心理念,构建起多维度的纸质文物保护知识体系,涵盖纸浆修复技艺的全流程体系。学员不仅掌握了传统竹帘抄纸的纤维配比与浆液浓度控制,完成了纸浆修补等实操训练,更通过实验室显微镜观测纸浆纤维结构,体验现代纸浆抄制工艺。培训还创新性地引入微生物培养技术,指导学员利用细菌增殖特性在培养基表面“绘制”菌落图案,实现了传统修复技艺与现代生命科学的跨界融合。

培训班还搭建了学员与专家、同行间的交流平台,学员们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境与专家老师及同行们进行深入研讨,加深了学员对古籍修复技艺及工匠精神的理解。

成果展示:见证技艺传承与人才成长

结业仪式由复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光辉主持。复旦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馆长侯力强在致辞中指出,古籍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传承工程,修复工作意义重大。他勉励学员学以致用,为古籍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仪式上,学员们展示了修复完成的古籍作品,从斑驳残页到平整如新的蜕变,直观体现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保护成效。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副会长王志庚参加结业典礼,他对培训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在培训结业仪式的座谈环节中,学员们深情表示此次培训不仅系统提升了纸浆修复专业技能,更深刻认识到古籍保护的责任与使命。他们郑重承诺,将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秉持匠心精神,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守护文化遗产的实际行动,让沉睡的古籍重新焕发文明之光。

结语:古籍修复,传承匠心

从一纸浆料到千年文明,这场培训见证的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群守护者用匠心续写的文化自信新篇。此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有效提升了我国古籍修复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为古籍保护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夯实了人才基础。

 

版权声明 | 关于协会 | 地理位置 | 联系我们
京ICP备17030921号
©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中关村南大街33号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