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动态资讯
协会动态
文化资讯
通知公告
第二届古籍保护人才发展论坛在银川举行
时间:2025.07.22 来源: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7月16日至18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宁夏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第二届古籍保护人才发展论坛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召开。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民委系统以及社会团体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闫晓东,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陈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蔡菊,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崇主持。

闫晓东充分肯定了宁夏公共文化服务和古籍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他表示,此次论坛的召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文化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举措,希望各方能够围绕主题,深入研讨,认真谋划新时代古籍保护人才培养路径和方法,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要继续发挥行业引领和指导作用,更加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古籍保护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陈樱强调,随着古籍保护事业的深入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进一步汇聚古籍保护业界力量,面向“十五五”,深入探索如何打造符合新时代、新形势需要的素质优良的古籍保护人才队伍,期待论坛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发展,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生生不息的创造力与生命力。

蔡菊在致辞中详细介绍了宁夏在古籍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并表示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古籍保护事业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本次论坛由主旨报告、分论坛两个部分组成。主旨报告环节,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刘玉珠以“新时代古籍保护人的责任与担当”为题,呼吁古籍工作者以“守护文明根脉”的赤子之心,“敢为人先”的创新锐气,“甘坐冷板凳”的坚韧毅力,“服务人民”的深厚情怀,为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共同谱写新时代古籍保护事业的华彩篇章;北京大学一级教授、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荣新江分享了出土文献整理人才培养的经验与思考,为出土文献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国家图书馆原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志清分析了古籍保护学科建设与古籍保护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关联,指出古籍保护人才应具备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工作技能、较宽的知识体系和良好的职业伦理;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徐永明分享了人工智能背景下图书馆古籍人才的培养,对新形势下古籍保护人才的技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四川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王龙结合即将颁布的“四川省古籍保护条例”,从法律保障层面提出古籍保护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与拓宽古籍保护利用人才渠道的必要性。

本次论坛共设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和社会团体三个分论坛。公共图书馆分论坛主题为“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人才管理”,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馆长陶爱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馆长王曙光主持,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南京图书馆陈军等单位代表作主旨交流。

高等院校分论坛主题为“古籍保护复合型人才培养与职业资格建设”,由中山大学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张靖与中山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林明主持,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全国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柯平以《面向文化强国的古籍保护人才培养:方向,体系与路经》为题作主旨报告。

社会团体分论坛以“民间古籍保护人才培养”为主题,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秘书长吴凯主持,中国古籍保护协会民间古籍收藏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翁连溪以《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古籍保护人才建设》为题作主旨发言。各分论坛的发言讨论中,与会专家代表围绕古籍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古籍保护学科建设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此次论坛的举办,不仅是新时代背景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举措,更为古籍保护事业的未来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希望本次论坛能够促进全国图书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社会团体凝心聚力,持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动古籍保护事业迈向新高度,让珍贵典籍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为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筑牢坚实的文化根基。

版权声明 | 关于协会 | 地理位置 | 联系我们
京ICP备17030921号
©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中关村南大街33号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