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行业协调
志愿服务
合作共建
企业推介
信息发布
编译出版
古籍保护就是和时间赛跑——中华古籍保护志愿服务活动·四川行侧记
时间:2022.12.01 来源:中国文化报

  日前,中国古籍保护协会邀请专家奔赴四川,就“2016中华古籍保护志愿服务宣传推广活动”在四川的工作开展进行具体指导。3天时间里,专家一行走访了四川省图书馆、绵竹市图书馆等数家古籍公藏单位和一些民间的古籍保护修复机构;在为基层单位的古籍保护、修复、版本鉴定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也对基层图书馆的古籍普查、存藏环境、人才培养以及社会力量在古籍保护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等进行了实地调研。

  “2016中华古籍保护志愿服务宣传推广活动”是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于7月中旬正式发起的一项志愿服务活动,在晋皖川粤四地同时展开。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来自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39所高校的近200名青年志愿者,将帮助基层的一些存藏单位开展古籍整理、著录登记及宣传推广等服务活动。

  存藏条件堪忧

  四川是文化大省,古籍藏量十分丰富。仅以四川省图书馆为例,其古籍及线装旧籍文献约65万册,其中善本古籍约5000部6万册。即使在绵竹、中江这样的县级图书馆,其古籍存量也都在1万册以上,但许多古籍老化、破损情况十分严重,存藏条件堪忧。

  在中江图书馆,由于受经费等条件所限,1万多册古籍未能按照恒温恒湿等要求进行存放,虫蛀、霉变情况十分严重。“一些古籍因水湿受潮而粘成团块,册页揭都揭不开,只能小心地除一除灰尘,数一数册数。”一位志愿者表示。据天津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李国庆介绍,古籍流传久远,有的经风吹、日晒、烟熏会变得十分焦脆,有的因虫蛀鼠咬成筛状。在保护方面,南方与北方不同,北方主要是重除尘,南方则因为高温潮湿天气多,防虫防霉是第一要务,而除虫冷冻等相关设备往往价格不菲。

  在绵竹市图书馆,记者见到了抱着古籍来请专家鉴定的绵阳市安州区图书馆馆长史荣。“为了这部古籍,我们特意花180元买了个小樟木箱。但我要把全馆2.9万册古籍全配成防虫的樟木柜,大约需要200个,而一个樟木柜要四五千元。”记者给她算了算,这笔经费大约需要80万元,而每年他们仅能从县里拿到3万元古籍保护经费。

  明代散文学家归有光有言:“书之所聚,当有如金宝之气,卿云轮囷,覆护其上。”中华古籍保护计划2007年启动以来,各地的古籍保护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古籍安全基本有保证,但是否能有如卿云般护持这些“宝贝”还有待继续努力。

  保护人才缺口大

  有人说,中华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古籍就是它的根,而古籍保护从业者就是保护、养护这个根的人。而如今,这样的人才并不多。

  据重庆市图书馆统计,重庆各区县图书馆95%以上没有固定的、专业的古籍从业人员。此次四川走访,记者发现情况基本相似,四川的一些区县图书馆也基本上没有专业的古籍保护人才。在中江图书馆,该馆的一位古籍修复师表示,她还要承担着办公室、读者服务部的一些工作,并不能专职从事古籍修复,编制少、招不到专业人才是主要原因。

  一些馆长表示,全国古籍普查工作已启动了好几年,这是摸清家底的重要工程,但为什么一些馆普查工作迟迟没有启动,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专业的人才,面对这些珍贵古籍的确感到束手无策。李国庆表示,古籍普查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版本学、目录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人才的要求比较高。

  据介绍,自2007年以来,为解决古籍保护、修复人才匮乏问题,四川举办过多次专业培训班,为古籍保护事业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相比浩瀚的古籍存量,仍然显得杯水车薪。

  除鉴定、编目人才缺乏外,古籍修复人才更是奇缺。有人将古籍修复师称作“书医”,因为只有通过他们的妙手医治,才能使这些古籍的生命得以延长。根据资料显示,全国古籍藏量总数为5000余万册,其中1/3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但“书医”总量不过几百人。李国庆表示,即使这些人不停地修,也永远修不完,况且修的速度永远也赶不上破损的速度。

  古籍保护的民间力量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自去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团结动员行业及社会力量参与中华古籍保护事业。此次四川之行,专家一行也走访了两家民办古籍保护修复机构,分别是四川省藏文古籍搜集保护编务院和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

  四川省藏文古籍搜集保护编务院负责人昌台·降洛是一家寺庙的堪布,多年来他通过各方捐助和民间收集已收藏藏文古籍近两万册,有些书籍已整理出版。“其中最早的一部古籍是7世纪时的一部史书,讲的是当时雅鲁藏布江一带的故事,用老藏文书写,我完全看不懂。”利用暑期来这里做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罗布说。

  在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记者见到了它的当家人彭德泉,他原是一位图书馆馆长,退休后投身文献修复工作。“修复师的培养并不容易,在我们这里要经过9个月的闭关修炼,即使是研究生毕业,一样要从头学起。”彭德泉说,“这项工作需要有耐心、坐得住冷板凳,而且收入不高,所以很难留得住人才,没有一点奉献精神和情怀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在此次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发起的志愿者行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46名志愿者在四川被分成8个组,先后奔赴10家基层古籍收藏单位。他们到达指定单位后,迅速制定了工作计划,帮助基层单位摸清家底、发掘馆藏,进而明确古籍价值,以达到保护、研究和利用的目的。志愿者们的加入的确推动了基层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但志愿者们表示他们收获的更多。历史专业的“90后”大学生唐孝赟说,记得参加完四川省图书馆的培训要下到基层前,副馆长谭发祥对大家有这样一句寄语:“希望这不仅仅是一场志愿活动,还希望它成为你毕生难忘的经历。”“事实上的确收获良多,与这么多珍贵古籍相遇,除了惊艳,还是惊艳。”唐孝赟说。

  每走访完一个基层点,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长刘惠平和专家、馆长、志愿者等都会抓紧一切时间进行沟通。谈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是否要在各地都建大而全、小而全的古籍书库?是否能在全国推行古籍代管制?古籍保护经费短缺如何解决?

  专家们认为,古籍保护工作要想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加强顶层设计,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除此之外,要大力引导社会力量融入古籍保护事业。社会力量以其资金来源的多样性、覆盖的广泛性、参与的积极性,必将成为古籍保护的一支新的生力军。古籍保护就是和时间赛跑,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在这场比赛中取胜。

版权声明 | 关于协会 | 地理位置 | 联系我们
©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中关村南大街33号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