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行业协调
志愿服务
合作共建
企业推介
信息发布
编译出版
志愿服务激发古籍普查的充沛活力
时间:2022.12.01 来源:四川日报

  “通过1个月的工作,志愿者们共清点普查古籍107921册,完成古籍普查数据13214条,其中射洪县图书馆、三台县图书馆、安岳县图书馆和西充县图书馆4家单位已通过此次活动完成了古籍普查。”8月4日,在四川省图书馆召开的“2017年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四川行”总结会上,省图书馆特藏部主任林英介绍。

  此前,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以及悉尼大学等中外16所高校的52名志愿者,利用1个月时间,协助省内8家以县级图书馆为主的公共图书馆,进行古籍整理普查工作。

  经过普查,很多县级图书馆珍藏的古籍浮出水面。让人惊喜的是,原来在县级图书馆里,也隐藏了不少宝贝。□本报记者 吴梦琳

  壹 普查古籍累并快乐着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古籍藏量超过200万册。其中,不少古籍都收藏在县级图书馆里,但由于专业人员不足,大多数县级图书馆古籍普查工作进度十分缓慢。去年,我省在中国古籍保护协会支持下,开始通过招募高校志愿者,协助这些图书馆完成古籍整理。

  今年暑假,我省再次启动了古籍普查志愿者招募工作,短时间内就吸引了近80人报名,经过筛选,最终招募了来自16所高校的52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来自北大、复旦、川大以及悉尼大学等多所名校,大多数都是文史类相关专业,其中硕士以上学历者占到了一半。

  经过两天培训后,志愿者们被分配到8个图书馆开始普查古籍。作为志愿者,他们要负责从清理、整理古籍到数据录入的整个普查工作。

  古籍普查是一项脑力与体力并重的工作,需要深厚的古文和文献学相关知识积累。来自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二年级的戴顺璋,是这次年龄最小的志愿者之一,也是其中少数的非文史类相关专业的高校学生。戴顺璋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喜欢古文,看了很多古文书,在普查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难题。对于他来说,最困难的就是一些不常见的篆文的辨认。“需要登录专业网站,一个字一个字地比对,如果实在弄不清楚,就寻求指导老师的帮助。”

  7月天气炎热,因为工作内容多,志愿者们每天要工作8个小时以上,每周只休息一天。一些县级图书馆没有空调,古籍保存室里更是闷热,为了避免中暑,志愿者们就调整为下午休息、晚上工作。

  “在今年的志愿者中,有七八位大学生,已经是第二次参加我们的志愿活动。”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此次古籍普查活动负责人李婷告诉记者。来自复旦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的硕士生吴竺轩,就是第二次参加。吴竺轩是四川资阳人,本科就读于上海财经大学学习金融,大三时,因为偶然接触到一门古代文学课程,决定放弃就业前景大好的金融专业,跨专业考上了复旦大学的古代文学研究生。去年,她曾参与广汉图书馆的古籍普查,今年她又报了名,成为安岳县图书馆古籍普查志愿小组组长。“作为古代文学专业学生,每天亲手摸到这些古籍,而且为古籍保护尽一份力,觉得很幸福。”吴竺轩告诉记者。

  截至8月4日,活动结束。8个小组全部在1个月内按照要求完成了古籍普查工作,清点古籍总数超过10万册,其中4家县级图书馆还依靠此次志愿行动,完成了所有的古籍普查。

  贰 县级图书馆藏着珍贵古籍

  在进行古籍普查中,一个重要工作是辨认版本。而志愿者们的加入,为县级图书馆带来了不少惊喜,通过普查,一些鲜为人知的珍贵古籍浮出水面。

  吴竺轩告诉记者,去年,在广汉图书馆进行古籍普查时,志愿者就帮助当地发现了一本明代古籍。“根据图书馆提供的资料,收藏古籍均为清代和民国版本。但我们在古籍普查时,却发现了一部《南史》应该为明代刻印。”吴竺轩告诉记者,她把照片拍下来,请求一位文献学专业的同学帮忙,通过与国家图书馆收藏刻本对比,几乎一模一样,连断刻处都一样,推断应是同一批刻本,确认为明代版本。“这一发现,让当地图书馆人十分兴奋。”

  宜宾南溪区图书馆古籍普查志愿小组组长、四川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2016级硕士生余心月告诉记者,在普查时,他们也发现南溪区图书馆里收藏的一本明崇祯汲古阁刻本《毛诗注疏》,当地一直无法确认其版本,志愿者们通过多方比对,初步推测应为明代版本,后来,省图书馆前特藏部主任、研究馆员彭邦明带队到当地对志愿工作进行辅导时,对此进行了当场认定,该版本确实刻于明代。

  “两年来,志愿者帮助图书馆差不多完成了20万册左右古籍普查,数量可观,而且发现了不少比较好的、很有价值的本子。”李婷说,例如井研县图书馆藏明嘉靖内府刻本《文献通考》、明崇祯刻本《潜确居类书》、清雍正敬慎堂刻本《明史稿》和清乾隆武英殿刻本《二十四史》,南溪区图书馆藏明崇祯汲古阁刻本《毛诗注疏》、清康熙刻本《弘简录》《续弘简录》、清康熙扬州诗局刻本《全唐诗》等,都是珍贵的古籍收藏。这些珍贵古籍的发现,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极大提高了当地图书馆保护古籍的积极性。

  这些古籍,也反映出当年藏书人的特征。在安岳县图书馆收藏的古籍中,虽然版本并不十分珍贵,但由于这些古籍来源主要为当地人邹守一的捐赠,书籍本身的内容很有价值。“邹守一应是一个书香世家,文化修养比较高,所以捐赠的这些书籍,虽然版本普通,但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包括《二十四史》等,书籍本身的价值却很高。”吴竺轩告诉记者,这位藏书人所收藏的书籍,大部分还都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教科书”,例如其中的集部,集中在诗文,而非其他县级图书馆常见的小说戏曲等,足以看出藏书人的文化修养和学术修养非常高。不仅如此,邹守一所藏之书,除了留下自己的印章外,多见批注,这些批注或是阐释他对此书此处的见解,或是告知此书的来源,或是留下自己的心得。

  而在三台县图书馆,让志愿者们欣喜的是,在普查古籍中,发现了不少夹在书里的读书笔记和家信。其中一封,是历史学家蒙文通的一位学生写给他的,问候老师的境况,也向老师介绍了自己在三台这边的生活状况。“这封信是一个草稿,看时间是写于抗战时期,落款名字是明相,我们没有查到这个名字,可能是一个笔名或者是称号。”戴顺璋告诉记者。

  叁 古籍保护力量不断加强

  由于古籍管理和保护专业准入门槛很高,工作周期长、出成果慢,待遇也不高,在大多数县级图书馆,古籍人才缺乏,而社会力量的加入,或许能让这一情况得到改观。

  南溪区图书馆古籍管理负责人李燕,1995年开始在图书馆工作,10年前开始接手古籍管理,这10年来,几乎只有她一个人与古籍打交道,直到今年大学生志愿者来到图书馆里。而有的县级图书馆中,甚至没有一个负责古籍的专职人员。

  随着古籍保护重要性和急迫性的凸显,近年来,省古籍保护中心开始加重对基层图书馆员的培训,每年多次开展关于古籍普查登记、古籍鉴定、古籍定级以及古籍保护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吸纳和培养更多的专业人员。李燕就曾几次参与了省级和市级组织的培训,而逐渐掌握古籍管理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包括大学生志愿者在内的社会力量的加入,或许能进一步提升古籍保护的力度。

  去年,我省首次启动古籍普查志愿服务行动,来自四川、重庆、上海等高校的46名志愿者,在南充市图书馆、中江县图书馆、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等11家单位共清点普查古籍14470种113008册,其中德阳市图书馆、绵竹市图书馆、中江县图书馆等7家单位,通过此次活动完成了古籍普查。李婷告诉记者,去年志愿者提交的数据,也已通过审校,正在准备出版。

  同样,今年,大学生志愿者的鼎力加盟,再次帮助多家县级图书馆,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古籍普查工作。

  “之前只有我一个人,完全忙不过来。”志愿者在馆里从事志愿服务的28天里,李燕几乎每天都陪着她们,照顾她们的生活起居,遇到问题时,大家一起商讨。“馆里面有不少古籍都是残卷,要辨认版本等信息很难,需要上网一个一个查,对比资料。”李燕说。

  而能够亲手接触到这些古籍,将平日里的所学,早日与理论相结合,也激发了这些年轻人对这一行的热爱。戴顺璋说,经过这次志愿活动,他也在考虑考研的时候,是否要跨专业考入文史类专业。“通过实践操作,对于自己所学理论,是一种很大的提升和补充。”余心月则说,如果明年还会继续举行,她也会告诉学弟学妹,鼓励他们来参加这样的志愿活动。

  同时,一些专职性质的古籍管理和修复机构,也在逐渐涌现。位于成都,成立于2008年的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从最初的5个人发展到如今的30多个人,已修复古籍上万册(件),是目前西部规模最大的民营文献修复机构。2016年3月底,他们还获得了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挂牌,这也是国内首家经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批准设立在民营修复机构的传习所。

版权声明 | 关于协会 | 地理位置 | 联系我们
©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中关村南大街33号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