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行业协调
志愿服务
合作共建
企业推介
信息发布
编译出版
雪域高原迎来古籍普查文化志愿者
时间:2022.12.01 来源: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秘书处

  今年5月,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微信群里有条藏学研究院副院长周拉教授发布的微信引起广泛热议。这是一条关于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发起在西藏地区开展藏文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的招募信息。

  西藏是藏文古籍资源大区,传世古籍历史久远、卷帙浩繁,收藏单位主要以寺院为主,数量达到千余家,覆盖了自治区所辖地市的74个县。相比内地,各省市古籍大多存藏于图书馆和博物馆等相对集中、便于整理保护、条件较好的单位。而在西藏,寺院一般都建在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域,“点多面广、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普查保护难度大”,自治区图书馆副馆长边巴次仁说。因此,在雪域高原参加古籍普查志愿服务,一方面需要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会说写藏文,另一方面还要有适应高原生活的身体条件,可见对志愿者的招募要求远高于其他地区。


西藏古籍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在那曲地区普查古籍


西藏古籍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在阿里地区普查露宿野外

  出人意料的是,仅仅一周,原定招募6名志愿者的工作,便收获了21人报名的良好业绩。报名参加志愿服务的大学生都是藏族,中央民族大学15人,西南民族大学3人,西北民族学大学1人,西藏大学2人;具有本科学历的8人,硕士以上学历13人;男生13人,女生8人;其中有4名共产党员。读着这些报名表,招募人员非常激动,真希望把这些学生全录取了,但受制于基层普查点的条件,经商议,最终忍痛割爱录取了10名志愿者,6名男生、4名女生,9人为博士、硕士研究生。


2018年赴西藏开展古籍普查的志愿者

  7月17日-20日,参加西藏古籍普查志愿者们在西藏自治区图书馆(西藏古籍保护中心)集结,参加了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古籍保护协会、西藏古籍保护中心联合组织的行前专业培训。本次西藏地区古籍普查志愿服务工作点设在拉萨和日喀则两地,拉萨普查点有自治区图书馆和罗布林卡;日喀则普查点为桑珠孜区夏鲁寺、江孜县白居寺、帕拉庄园;此外,志愿者们还要将之前由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普查人员手工记录在9个笔记本上的数百家古籍收藏单位的普查信息进行整理和录入。


志愿者古籍普查培训(左为没赶上合影的卓嘎曲吉)


在书库实地学习

  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克服专业人员缺乏、古籍存藏分散以及普查点主要是宗教场所的特殊困难,取得了古籍普查瞩目成绩。按照从远少到近多的顺序,已经完成普查登记的有那曲、阿里、林芝地区;正在推进的有拉萨、山南、日喀则地区,已进入的普查点有820余家,占预计普查点的近70%。今年夏季,自治区首次开展了“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暨春雨工程-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此举将有力地促进自治区古籍保护工作和“十三五”时期国家古籍保护计划相关目标任务的如期完成。与此同时,通过志愿服务,引导当代大学生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在实践中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崇敬,获取更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为古籍保护事业培养后备人才和永久的志愿者。

  为顺利实施2018年西藏地区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今年3月,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与西藏古籍保护中心即开始了相关筹备工作,6月21日在四川图书馆召开工作会议就具体事项进行了商讨和对接。7月3日,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藏文古籍保护工作调研会在昆明举行,来自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甘肃省、青海省的古籍保护专家学者,共同为藏文古籍保护工作建言献策。会议亦进一步研究了西藏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的落地问题。日前,中央领导同志就加强藏文古籍文献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相信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藏文古籍保护工作必将迎来一个灿烂的新时期。

  【志愿者的话】

  道吉才让(16级本科生,19岁):我经常对藏文古籍文献的保护情况担忧,希望可以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德吉(16级本科生,20岁):我是江孜县的,对白居寺跟帕拉庄园有着独特的情感。我学的是藏语言学,想为自己家乡的文化古籍保护献出绵薄之力,同时希望能够认识本民族文化古籍的重要性。

  南俊昂杰(16级硕士研究生,23岁):2017年8月赴西藏日喀则夏鲁寺、纳塘寺等地搜寻古籍文献。2018年2月参与青海省同仁县境内几处古老寺院的壁画和唐卡作品的记录抢救工作,3月赴青海夏琼寺搜寻古籍文献,获数本具有较高历史文献价值的原始文本。

  曲旦(16级硕士研究生,26岁):2017年与西藏大学“宗教科研创新团队”在山南扎囊县进行为期50天的文物调研工作,已完成《扎囊史话》初稿。

  仁增白姆(17级硕士研究生,24岁):2015年暑期在罗布林卡管理处学习馆藏文物知识,担任了为期一个月的志愿讲解员;2016年暑期参加西藏博物馆暑期夏令营活动,成为西藏博物馆长期志愿者。

  格桑久米(17级硕士研究生,27岁):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研读过不少古籍文本,深刻意识到古籍对民族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所起重要性,一直以来想为此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版权声明 | 关于协会 | 地理位置 | 联系我们
©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中关村南大街33号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