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2016年中华古籍保护
志愿服务宣传推广活动
通知公告
志愿者工作手札——芮城县图书馆发现明抄本
时间:2022.12.01 来源:山西省图书馆

  近日,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和山西省图书馆举办的“中华古籍保护志愿服务宣传推广活动·山西行”正在运城市芮城县进行,志愿者们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古籍,并进行了整理统计,其中较为代表性的有明代抄本《刘凤川遗稿》。


(与清刻本进行了对比)


还有清朝杨廷栋编撰的《晋儒备考》的清稿本。

 

  “渺渺秋江水,兰舟此日行,万里故人情”。刘良臣,字尧卿,号凤川,山西芮城人,明弘治十四年进士,一生著作颇丰,遗著有明万历十八年任养心刻《凤川先生文集》三卷本传世,由国家图书馆等三家单位收藏,因流传稀少,十分珍贵。芮城县图书馆所藏《刘凤川遗稿》为十卷本,较刻本多出七卷,包括遗稿目录一卷、壮游记二卷、杨州集一卷、奉椿集一卷、读礼全录一卷,秋桂纪言一卷、桂林斧折一卷、省后文集一卷和两江唱和集一卷。详细编录了其从青年壮游到中年仕宦,再到晚年退隐过程中所著的散文、策论及诗歌。其中诗集《两秋唱和》收录了作者归田三十年中的行吟唱和,更是有老杜的沉郁顿挫之风。遗稿使用蓝格稿纸,以工整楷体抄成,全本有详细批改和校对,纸张、字体、气息符合明抄本的所有特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

  《晋儒备考》由清人杨廷栋(山西蒲坂人)于同治年间撰写,芮城图书馆保留了其稿本、写样本和刻本。稿本详细抄录了其编纂初期所参考的一些重要书籍的序言、文摘,并进行了提要。写样本为准备交付刻印前的样稿,上面密集批注有刻板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其孙杨威依样刻印成册,但仅收其中杨氏家训和杨氏先祖考部分,分为两卷。志愿者们通过对不同抄本的比较考证,大体还原出此书从草稿到写样,从批改到雕版的过程,这些文字经祖孙三代之手,历同光两朝,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最终呈现在当今世人的眼前,让人不得不感慨字纸的厚重。

  古籍,不仅是文物,更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份回忆与馈赠,志愿者们不辞倦热,努力工作,正是为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递。 这也是古籍保护志愿服务宣传推广活动的意义所在。

  志愿者们在芮城的工作收尾后,即将开赴下一个普查点,此次山西古籍保护志愿服务宣传推广活动同时在十多个单位开展,希望各组志愿者工作顺利,也祝愿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版权声明 | 关于协会 | 地理位置 | 联系我们
©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中关村南大街33号  邮编:100081